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我不應該在想睡覺的深夜,看這部電影的,特別是還買了一瓶0.6公升玻璃瓶的金牌台啤。
我可是用意志力撐著兩片各重五百斤的上眼瞼,才能看到最後片尾字幕的。而且一反我看電影堅持看完片尾字幕的習慣,毅然地按下Power-DVD右上角的X。
這部電影說實在的,除了美男之外沒什麼好看的。其中所講的道理淺顯至極,而且刻意到不行,完全是為了講道理而講道理。
聽說這部片是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本身並不差,大概跟得了睪丸癌還可以得到環法自行車賽冠軍的藍斯阿姆斯壯的故事一樣感人。

不同的是,片中這個想要參加奧運的高中體操選手(Scott Mechlowicz飾演),接受到的道理是一番很「東方」的哲學(如果勉強可以說是哲學的話)。
而令人不舒服的是,這一番很「東方」的「哲學」,出自一個被主角稱為「蘇格拉底」的老頭之口。也許一個年輕的美國小子也只認識蘇格拉底吧!所以只要是開口閉口都是道理的人,就只好稱他蘇格拉底。
不過這個蘇格拉底的形象還滿符合柏拉圖對這個西方哲學之父的描寫。聽說蘇格拉底是個不修邊幅的老頭,長得不算好看,甚至可以說是醜,性向傾向雙性戀(在當時的希臘是不會被當成異端的)。
電影裡的蘇格拉底留著白色大鬍子,穿著藍色襯衫和牛仔褲,兩腳的鞋子還不一樣,喜歡跟體態好的青年廝混,只是一出場就硬要講道理讓人覺得頭很暈。
不過電影裡所講的道理對美國人來說應該是挺新鮮的吧!一反西方的「相信自己」、「不要放棄」、「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哲學,這個在加油站工作的蘇格拉底教導主角要「心無雜念」、「留心四周的動靜」、「活在當下」。尤其是用一個刻意到令人發笑的方法告訴主角「重要的是過程,不是結果」。他告訴主角明天穿登山鞋來(這時我竟然想到張良和老人的故事),要帶他去一個「在第一次見到他時就想帶他去」的地方(怎麼樣,曖昧吧!)。在兩個小時的山路之後爬上了一個平平無奇的山頂,然後告訴主角,一路上你不是很期待嗎,覺得很快樂啊,所以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看到這裡,金牌也喝完了,早知道應該買兩瓶的。
另外老頭在山路上告訴主角,要幽默,要懂得自嘲,實在很像某些人喜歡貼在牆上,或是e-mail給朋友的標語。但是有趣的是整部電影裡除了一句「I am the lord of the rings」,沒有一句對白或情節是幽默的。
(等一下,我說「有趣」嗎?所以是導演在自嘲?太經典了!終於發現這部片的大秘密了!)
也許這部電影有勵到美國人的志,所以才會花大錢拍了一部這樣的「小品」電影。為什麼說是花大錢呢?因為這部片用了很多不必要的運鏡手法與特效,包括一開場時主角右腳粉碎的特效,中間主角車禍後想自殺、和他自己在鐘樓上拉扯的片段,還有好幾個必須出動升降機才能拍到的空中畫面,雖然效果不錯但是我想如果給任何一個台灣導演來拍,都可以讓攝影機乖乖的待在地面,還可以拍出更好的效果。
我通常會把這一類的勵志電影跟武俠電影放在一起參照閱讀,但是這部片只說出了東方式哲學的一點點皮毛,而且最後主角把妹的一番言辭露了餡,證明了編劇和導演根本不懂這一類「清心無為」的人生道理。
天啊!我把這部電影講得一無是處。如果你是北美洲人或歐洲人或非洲人,這部電影還是很推薦一看的喔!(如果你是北美洲人或歐洲人或非洲人,而看得懂這一句話的話,也不用看這部電影了!)

沒有留言: